梁颂年失笑,一时间竟无话可说。
江淮景道:“苏云铮停职多日,我吏部自然要问问圣意,这一问才知,人家早已上奏数次,就等着陛下批了就奔去前线了。”
梁颂年还是不明白,“且不论苏云铮为什么想去战场,陛下为什么将此事隐下,准与不准竟然没个结果?”
江淮景抿嘴一笑,“我也好奇,所以当时就没分寸的追问了陛下。”
梁颂年想到他八卦到忘了君臣之别,也觉得颇为好笑,不过现在不是调侃的时候,便清了清嗓子,仍严肃道:“所以陛下怎么说?”
江淮景言简意赅:“武毅侯不同意。”
提到武毅侯苏恒,梁颂年自然有了解的。
当年他哥梁启年被敌军困于滇左,朝廷派去救援的军队将领便是苏恒苏将军。
援军到时,梁家军已覆没。
这种话是上交皇帝,下示百姓的,梁家众人并不接受这套说辞,尤其是梁颂年,几次三番去找苏恒询问当时细节。
他绝不相信自己一直敬仰的兄长会死的那么突然,也绝不相信梁家军的实力竟无一活口。
当时战报不断,虽退守,却支援即时,怎么会突然惨败?一个常胜将军,又怎么会轻易被围剿?
这一切的一切,都是那么的意外和难以置信。
可苏恒给不出回答,只反复交代他赶到时,敌军铁骑已经踏过滇左,在进攻我国边城,他领兵击杀时,只见我军尸横遍野,无人生还。
梁颂年不肯相信,可苏恒那悲恸和自责的状态又是那么真切。
结合后来他确实忠心本分,不参与党争、不争权夺势,梁颂年也渐渐相信他应该只是救援未及,不知其他。
“当年历经滇左惨烈的战况后,武毅侯回京任职,荣华富贵的赏赐皆不肯受,只向陛下求了一个恩典。”
江淮景的声音,拉回了梁颂年的思绪。
“恩典?”
江淮景嗯了一声,“此役结束,双方俱损,南境至少能安定十年。苏恒坦言其夫人随军多年,已有心悸之症,如今举家进京,其子苏云铮仍驻军在外。于是他求陛下念他们母子聚少离多,将苏云铮也调回京都。”
梁颂年面上没什么表情,声音却掺杂了些许哀伤,“心悸之症……是被我哥的事吓到了吧。”
江淮景知道这话不能接,赶忙扯开道:“圣旨下来,苏云铮上奏争取过留在军中,可终究父母之命难违,拖延数日后,他便回京谢恩,之后被安排进了刑部从普通吏员做起。”
梁颂年问:“普通吏员?”
“嗯,”江淮景道:“你也知道武毅侯的性子,寡言少语,断不通人情世故,更不会去向陛下讨要什么。”
梁颂年捋了捋思路,方道:“也就是说苏云铮自己是想留在军中的,只是碍于父母之命,所以才回京仕途,这次被卷入假-币案,他虽清白,却想借此请辞,重返军中?”
江淮景点了点头,“同在官场,我与苏云铮接触不少,说不上知根知底,但也大概了解其秉性。”
“如何?”
“像他父亲,寡言少语,断不通人情世故。”
“还有么?”梁颂年道:“听你的意思,倒不觉得他这举动可疑。”
江淮景道:“我既寻他助我做了春闱的局,也算是能和他多说上几句话的同僚。
他祖父、叔伯、父亲,皆是戎马一生的武将,他们苏家就没出过搅弄风云的文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