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罢,他搂住皇后香肩,便要离去。
却有宦官高声——
“太后驾到!”
果不其然,太后一身雍容,出现在了视线之中。原本崔氏称病不来,但小郡王公然闹事一事,自是传到了慈安宫去。
她扫了皇帝一眼,那一眼无甚温情。
明明是血缘牵系的母子,却像仇敌。
她眼眸寒凉,看向臣子中的一人,语气严厉道:
“年若寒,你隐瞒皇后身世,实犯欺君之罪。传哀家旨意,年家上下,即刻押进大牢,论罪问斩!”
年若寒“噗通”一声跪在地上,伏倒在地,脊背如同被压垮的山:
“太后娘娘开恩!”
周围一片死寂。
年若寒一颗心跌至谷底。他素日为人死板,不喜结交。
又纳乐籍女子作妾,深为同僚不齿。
此刻倒台,不会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。
想到这,年若寒徒生死意。
毁了……一切……果然毁在了他的手中。
施探微并不言语,只是看了迟迟一眼。
迟迟立刻了然。
她主动站了出来,看着崔氏温声道:
“母后。儿臣的身世,其实父亲至始至终都不知晓。当初接济儿臣与儿臣的生母,均是因他心肠柔软,一时怜悯罢了,万万够不上欺君这样的大罪。母后若是介怀,一切罪责,儿臣愿一力承担,还请母后看在儿臣的面子上,免了父亲的死罪。
父亲身为礼部侍郎,为官清廉,实为官家之左膀右臂。若因此事,牵连上下百人性命,不仅有辱母后圣慈之名,更叫天下人寒心、叫大庆民本动荡啊。”
条分缕析,还暗中捧了太后一把,实在让人难以反驳。
长孙玉衡也十分适时地跪了下来,道:“请太后娘娘收回成命。”
“请太后娘娘收回成命!”
崔氏看着这些跪在地上的臣子。
其中,还有不少是对她表过忠心的老臣。
崔氏身子微晃。
一瞬只觉大势已去,她的面容倾颓下来,仿佛苍老了许多。
她心知肚明,没有皇帝的默许,皇后不能干政,也无法说出这样一番话。
她看向那始终从容不迫的少年,没有一刻比现在更清楚地认识到,他是真的长大了,他的肩膀已然宽厚到可以承担整个大庆,可以保护所有他想保护的人。
整个大庆,早已被他牢牢地掌控在了手中。
她又望向了那个女孩。
这个原本她眼中卑贱如蝼蚁的平民,有朝一日,竟站在了她曾经站到过的位置。
这一刻,崔氏感慨万千。
这对相互扶持,互敬互爱的少年夫妻……
恍惚间,仿佛让她看见当年。
当年,她与先帝并肩而立,二圣临朝。与眼前这番场景,何等相似。
太后离开以后,年若寒绷紧的神经一瞬松懈。
他声音微哑,额头贴紧了地面,心悦诚服地说:
“微臣……叩谢皇后娘娘大恩。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