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的最多的便是安嫔的宫里,宜妃这里还是头次上门。
许是之前有过接触的缘故,宜妃待林默涵一向都十分亲厚。
来到翊坤宫之后,两人先是回忆了一番在扬州时的往事,随后才进入了正题。
林默涵开口说道:“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,今日来找娘娘其实是有事相求。”
宜妃纳罕地道:“太子妃不妨说说看。”
“四公主身边有位陪读,名唤薛宝钗,我与她家有些亲戚关系。前些日子她家人求到我跟前儿,只说老母亲日夜思念她,经常三病两灾的。她家中的兄长又是个不省心的,唯有这姑娘还算明理懂事些,便想让这姑娘回去照看一二。
这种事情算不得什么,薛宝钗身为公主的伴读,与普通宫女的身份不一样,是去是留不过是宜妃一句话的事情罢了,于是林默涵也没怎么隐瞒,干脆说了大半实话。
宜妃没有想到竟是为了这种小事,便说道:“不过要个人罢了,怎就说的上求呢。不过这件事情还需经过郭贵人同意。”随后便让人去把郭贵人请了过来。
郭贵人听说了事情的原委之后,自然没有不肯的。
那薛姑娘确实是个不错的,腹有诗书,性子也稳重妥帖,但再好也不过只是个女儿身边的一个伴读罢了,为了这个拂太子妃的面子实在太不划算,于是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下来。
林默涵自然又是一番感谢,随后便带着宝钗离开了。
毓庆宫里,宝钗恭恭敬敬地对林默涵行了个大礼。
她眼中含着泪水,说道:“多谢太子妃相助的恩情,薛家上下日后必定竭力以报。”
其实进宫的这段日子,她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。
明明是自己梦寐以求的,全天下最最尊贵的地方,只要能在这里站稳了脚跟,成为主子,全家立刻就能翻身,而她自己日后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。
这是自小的所求所愿,她分明应该十分高兴才是。
她自记事起就懂得利用规矩来为自己造势,平日里的言行也刻意往端庄识大体的方向上靠近,为的就是能够一朝入了贵人的眼,摆脱商户之女的身份。
可是进了宫之后的生活与她想象之中完全不同,这里有层出不穷的贵人,凭谁都能踩死她。
以前她总以为自己是心有成算的,也足够的冷静自持,然而进了宫之后她才发现,比她更加聪慧之人不知凡几,想要在这里出头实在是太难了。
她身上的把柄可不少,光是那么一个兄长就足够要命了。
而且她待在公主的身边,根本接触不到皇上和阿哥们。
宫中娘娘们都不是吃素的,对她们这种人可谓是严防死守的紧了。
宝钗早就看出来不大可能有出头之日,又有元春耗尽了大好年华的例子在前,其实她心里已经有些后悔了。
只是身处这权力最顶端的皇宫之中,她依旧抱着一丝希望,万一好运真的能够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呢?
直到前几日探亲时,堂弟薛蝌来找她。
宝钗在宫里不是没想过与林默涵搭上话,只是她整日都需要跟在四公主的身后,林默涵又与后宫之人往来不多,她实在没有机会得见。
万万没想打反倒是宫外的堂弟与太子妃结交上了,甚至还与太子妃达成了合作。
她自然知道重拾海外贸易于薛家而言多么地重要,也更加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生意,而是投靠太子妃、投靠太子的大好机会。
只是薛蝌一走,凭她那个糊涂的哥哥和软弱的母亲,薛家的生意势必会一落千丈。
以前她心中十分介意商户的身份,只是在这宫里过了一段难熬的日子之后,薛宝钗才猛然发现,在薛家做姑娘时是多么地畅快肆意。
她怎就猪油糊了心,明明以前可以活成随心所欲的样子,却偏偏要用规矩体统束缚住自己。
而真的到了这全天下最最讲究规矩的牢笼里时,她才明白过来自由是多么地可贵,以前当真是她身在福中不知福了。
宫里头的娘娘们各个都有靠山,唯有她带着一大家子的累赘,薛宝钗再也没有从前的自信,若是再不将薛家保住,她才真的什么都没有了。
于是,这番感谢地话算是肺腑之言。
若非太子妃想与薛家做海外贸易,堂弟薛蝌在其中穿针引线,就算她想出来也没那么容易。
说不得,不但入不了贵人的眼,还得随着四公主和亲蒙古,到了那时万事俱休矣。
林默涵瞧着宝钗的眼中丝毫没有不甘心,想来也是把心气儿都磨平了。
也是,深宫大内,向来是最能折磨人心的。
林默涵与薛宝钗的交情平平,她以前一直不喜欢与这等“心怀大志”的女人来往,如今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薛蝌所托付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