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魏藻德也深知,这种行为无异于与虎谋皮,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。因此,他每一次传递消息都极为谨慎,选择最为可靠的心腹去执行这一任务。同时,他也时刻留意着朝廷的动向,确保自己的行动不会与崇祯皇帝的计划产生冲突。
而此时的崇祯皇帝,也确实是顾不上魏藻德了。他心中最为挂念的,是如何应对李宇的叛军。崇祯皇帝深知,现在的局势已经容不得半点疏忽与大意。他必须集中全力,稳定军心,鼓舞士气,才有可能在这场生死存亡的较量中取得胜利。
然而,崇祯皇帝也明白,要想彻底消灭李宇的叛军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因此,他目前的计划并不是要消灭李宇,而是要让李宇撤军,给朝廷争取一些喘息之机。只有这样,朝廷才能够有时间调整兵力,加强防御,为接下来的决战做好准备。
于是,崇祯皇帝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的策略与计划,试图通过外交手段、军事压力以及利益诱惑等多种方式,让李宇的叛军能够主动撤军。同时,他也加强了朝廷内部的监控与整顿,确保不会出现内忧外患并存的局面。
面对李宇势力的日益壮大,魏藻德深知硬拼并非上策,于是向崇祯皇帝提出了和谈的建议。他小心翼翼地措辞,试图说服崇祯皇帝接受这一看似妥协实则明智的选择。
“陛下,微臣斗胆进言。如今李宇势大,若我朝与之硬拼,恐难有胜算。兵法云: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然我朝目前既未完全掌握李宇之虚实,又兼兵力疲惫,粮草不济,实不宜轻启战端。”魏藻德言辞恳切,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。
他继续说道:“再者,和谈并非示弱,而是权宜之计。我朝可借此机会,暗中调集兵力,加强防御,同时寻求外援,以待时机成熟,再行反击。如此,既可避免无谓的牺牲,又可保存实力,为将来的决战做好准备。”
崇祯皇帝听着魏藻德的分析,眉头紧锁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深知魏藻德所言不无道理,但身为帝王,他更不愿看到朝廷的威严与权威受到丝毫的挑战与践踏。
然而,面对李宇的叛军,崇祯皇帝也明白,硬拼并非明智之举。他必须权衡利弊,做出最为明智的选择。于是,他缓缓开口,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决绝。
“魏卿所言,朕亦有所考量。然和谈之事,需谨慎行事。若李宇心怀不轨,和谈只会成为其拖延时间、壮大势力的借口。朕意已决,先派使者前往李宇军中,探其虚实,再作定夺。”
崇祯皇帝的决定,既体现了他的帝王威严,也展现了他的睿智与果断。他深知,和谈并非易事,需要精心策划与周密部署。而魏藻德的建议,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。
魏藻德提出的利用长平公主与李宇的关系进行和谈的建议,让崇祯皇帝陷入了沉思。他深知,长平公主作为皇室成员,其身份与地位非同小可。若她能够出面,与李宇进行交涉,确实有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然而,崇祯皇帝心中也有顾虑。他担心长平公主会因此受到牵连,甚至陷入危险之中。毕竟,李宇的叛军并非善类,他们行事往往不顾后果,手段残忍。将长平公主置于这样的境地,无疑是对她的极大考验。
但另一方面,崇祯皇帝也明白,长平公主的出现,或许能够成为和谈的转折点。她作为皇室成员,与李宇有着特殊的联系。若她能够利用这种联系,说服李宇撤军,那么朝廷将能够避免一场不必要的战争,从而赢得宝贵的喘息之机。
经过深思熟虑,崇祯皇帝最终决定,让长平公主尝试与李宇进行交涉。他深知,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,但也是一个值得一试的选择。于是,他秘密召见了长平公主,将这一计划告知于她。
长平公主听后,沉默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坚定。她深知,自己身为皇室成员,肩负着国家的重任。为了朝廷的稳定与繁荣,她愿意挺身而出,与李宇进行交涉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于是,长平公主开始着手准备。她精心挑选了使者,携带朝廷的诚意与条件,前往李宇的营地。在交涉过程中,她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身份与智慧,试图说服李宇撤军。
而李宇,在得知长平公主的到来后,心中也颇为震动。他深知,长平公主的身份非同小可,她的出现无疑代表着朝廷的诚意与决心。在权衡利弊后,李宇最终决定,接受朝廷的和谈条件,撤军回营。
长平公主本已远离朝堂纷争,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宁静生活中。然而,当朝廷面临危难,魏藻德向她提出出面与李宇交涉的请求时,她心中的那份对家国天下的责任感被再次唤醒。
她深知,自己虽然身为女子,但身为皇室成员,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,她不能置身事外,更不能袖手旁观。于是,她毅然决然地接受了魏藻德的建议,决定出面与李宇进行交涉。
长平公主开始着手准备,她深知这次交涉的重要性。她不仅要展现出自己的智慧与勇气,还要传递出朝廷的诚意与决心。她精心挑选了使者,准备了交涉的文案,并亲自对使者进行了详细的交代与指导。
在交涉过程中,长平公主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与魅力。她运用自己的身份与智慧,巧妙地与李宇周旋,试图说服他撤军回营。她深知,李宇虽然野心勃勃,但并非不可理喻之人。